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標題很勁爆:觸目驚心的工人失業潮,史無前例的產業大顛覆,人工智能將在2018年走向何方?
文章主要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可能對制造業工作崗位帶來的替代效應。只不過,大標題的說法是現在時;小標題的說法“制造業工人或迎史上最嚴峻失業潮”,則更像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將來時。
無論如何,用人工智能,說得直白點就是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勞動,被不少人寄予厚望。
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名為天元服裝的中國T恤制造商要在美國建一家新工廠,計劃啟用的400名“工人”,全都是“縫紉機器人”。
如果有一天,機器人也能“走進”印刷廠,估計不少老板都要笑開花了。為什么?因為每年開工幾件事,最讓老板頭疼的怕就是招人了:給錢多了,用不起;給人少了,沒人干。
尤其是,業務有淡旺:淡季來了,人多沒活干;旺季來了,活多又沒人干。要是有機器人多好:活多的時候干活,活少的打打油、上上光。
人工智能或觸發制造業“史上最嚴峻失業潮”,看上去好像是人工智能搶了工人的飯碗。實際上,這些年制造業面臨的普遍挑戰卻是:年輕一代正在加速逃離。其中,也包括印刷業。
用一位圈內老板的話說:留個人原來越難了,男的都去跑快遞了,累是累點賺得多;女的都去站柜臺、收銀了,賺的不多但是輕松。
所以,到底是機器人來了,引發了制造業失業潮,還是年輕一代逃離,所以我們才更需要機器人,這事有點不好說。
印刷圈招人為什么越來越難?
印刷圈招人難,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在走弱,不僅體現在初級勞動力上,還反映在中高端人才上。
專業院校算是行業中高端人才的入口。前幾天,一位圈內的朋友來訪,由于工作關系,他對各個層次的印刷專業院校都很熟悉。
談起這幾年專業院校的現狀,他感慨說:與前些年沒法比,招生越來越難。不少本科院校都停招印刷專業了,中職學校也是停的停、并的并,只有高職院校還相對較好。
前幾年,一些東部省份的中職院校,還可以跑到中西部相對落后地區去招生?,F在,連中西部的孩子也不太愿意學印刷了。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并不復雜。不少家長一聽印刷專業,就覺得是體力勞動,不愿意讓孩子報考。于是,有的學校為了招生方便,就在專業名稱上想辦法,把“印刷”改成數字媒體、圖像傳播、傳播工程等。很多時候,還是于事無補。
不僅入口“引流”越來越難,“出口”留人也不容易。某專業院校的朋友曾說過,每年畢業那么多人,最終選擇留在印刷圈的大概也就百分之三四十,很多父母千方百計也要幫孩子改行。
印刷業為什么對人才吸引力越來越弱?這個問題以前多少曾經探討過,可能的原因無非三點:
一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年輕一代的就業觀念變了、選擇多了:想賺錢有互聯網、金融等新興行業,想安穩有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壟斷行業,野心再大點就自主創業。實在找不著出路,還可以宅家啃老。勞動強度相對較大的一般制造業,吸引力整體在下降。
二是社會大眾對印刷業的“刻板印象”。雖然印刷圈早就告別了“鉛與火”,迎來了“光與電”,甚至正在進入智能時代,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刷還是那個落后的傳統行業。再加上,這些年時時見諸媒體的環保問題。。???,還是不提了。
三是最現實的問題:收入水平。大多數人工作首先是為了養家糊口。如果一個行業的收入水平缺少競爭力,自然就難以聚人招才。
前兩點沒啥好講的,今天重點說第三點。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即使有前兩個問題存在,一個行業如果收入足夠高,還是能吸引不少人的。
問題是:印刷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究竟怎么樣?三好同學在網上扒了扒,未見系統數據,但有一些線索。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2016年全國8936家出版物印刷企業(含專項印刷),年末平均職工人數為47.83萬人,年工資214.64億元,人均年工資4.49萬元。簡單推算,人均月工資約3742元。
看上去,確實不算高。不僅不高,貌似還未達到全社會的平均水準。有國家統計局數據為證:2016年,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57394元,比出版物印刷企業高出27.82%,差距不小。
印刷圈收入最高的那撥人
可惜的是,官方只給出了出版物印刷企業職工的收入數據,在行業中占比更大的包裝印刷企業則未見相關統計。
還有沒有其他數據可供參考?三好同學想到了一撥人:在印刷圈,他們的收入水平絕對處于金字塔尖。也就是說,他們算得上是咱們這個行當收入最高的一撥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收入多少一般都是公開的。這撥人就是:上市公司高管。
上市公司高管的薪資當然代表不了行業平均水平,卻基本能夠說明:印刷從業人員收入的“天花板”有多高。
于是,三好同學不辭勞苦,把圈內23家2016年底之前上市企業的年報又搜羅了一遍,并從中選取了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幾個關鍵崗位,將相關高管2016年的收入數據扒了下來,并剔除其中不在上市公司取酬或明顯上任不久的高管。結果,有了如下發現:
2016年,23家圈內上市公司符合上述條件的高管共有141人,從上市公司獲取的稅前收入(年報說法是“稅前報酬”)合計9204.37萬元,人均年收入65.28萬元,年收入的中位數是50.05萬元。
全部141位高管中,2016年收入最高的是紫江企業的副董事長、總經理,高達313.10萬元;收入最低的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為9.48萬元。當然了,后一個數據僅供參考,因為該年報顯示,該財務總監于2016年期間離職,應該不是全年收入。
141位高管中,2016年稅前收入在200萬元及以上的有4位,除了紫江的總經理,其他三位均來自印鐵制罐龍頭奧瑞金。收入在100萬元及以上,200萬元以下的,共有19位;在5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以下的,共有51位;在30萬元及以上,50萬元以下的,共有31位;在20萬元及以上,30萬元以下的,共有25位;不足20萬元的,共有11位。雖說都是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差距還是蠻大的。
2016年23家印刷圈上市公司141位主要高管稅前收入分布區間
按上市公司來排序,圈內納入統計高管(注意,不是全部高管)人均收入最高的是紫江企業,2016年人均稅前收入達到182.27萬元。此外,人均收入超過100萬元的還有:奧瑞金,156.25萬元;裕同科技,121.05萬元;勁嘉股份,115.70萬元。
其他就不列舉了,各位老板可以自行看表。需要說明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平均收入較低,主要是由于其納入統計的高管基本都是創始股東,持有相當數量的股份。
2016年23家印刷圈上市公司主要高管平均收入排序(單位:萬元)
為了比較不同崗位高管的收入,三好同學把141位高管分成了5類: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
兼職的情況怎么辦?首先是就高原則。比如,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算作董事長,副董事長兼任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的,算作副董事長;其次是獨特性原則,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同時擔任副總經理的,算作財務總監或董事會秘書;第三,如果財務總監還兼任董事會秘書,統一納入財務總監統計范疇。
啰嗦了半天,下面來說數據。五類崗位中,2016年平均稅前收入最高的是副董事長/總經理,達到87.86萬元,比董事長的均值86.73萬元還要高一些。為什么會這樣?董事長一般都是大股東,主要收入不是靠薪酬,總經理卻不一定。
2016年印刷圈上市公司主要高管按崗位稅前收入情況(單位:萬元)
除此之外,其他三類崗位的平均收入水平是這樣的:副總經理,60.17萬元;財務總監,51.35萬元,董事會秘書,46.59萬元。
當然了,“被平均”的情況總是難免。無論哪類崗位,收入能超過平均線的都是少數。
印刷人要多賺點為什么這么難?
上市公司高管的收入說完了,人均65.28萬元的水平怎么樣?如果說,他們代表了印刷從業人員收入的天花板,這個“板”是低了,還是高了?
以印刷圈的標準來衡量,這樣的水平當然算是相當不錯:單從數字來看,上市公司高管年均稅前收入,已經與2016年全國10.14萬家印刷廠的平均利潤總額66.58萬元相差無幾。
如果橫向比呢?差距就出來了。知名財經媒體“界面”曾發布過2016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要進入高管榜前100名,門檻是552萬元,比咱們圈內最高的313.10萬元要高出76.30%;要進入董事長榜前100名,門檻是254萬元,印刷圈只有奧瑞金的董事長能達標。此外,2016年A股上市公司有261位董事會秘書年薪過百萬,印刷圈收入最高的董秘來自紫江,為90.50萬元。
印刷圈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在A股上市公司大排行中相對靠后的位置,是印刷圈整體收入水平的一個映照。
即使沒有系統的數據來證明,這樣的判斷也不會有太大偏差:印刷圈的收入水平,在社會各行業的對比中,并不具備太大競爭力。至于跟互聯網、金融等熱門行業,就更無法相提并論了。
為什么會這樣?影響一個市場化行業從業人員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無非三點:一是盈利能力,二被資本追捧的程度;三是人才的可替代度。
第一點很好理解,一個行業的利潤率越高,能夠支付的薪酬水平也就越高。第二點也好理解,就像很多新興行業,有潛力的創業公司被錢追著跑。即使一時不賺錢,老板也敢于高薪攬才,進而達成企業希望的目標。
至于第三點,不妨拿互聯網行業舉個例子。很多創業公司,既不賺錢,又沒拿到錢,老板恨不得吃糠咽菜、典地賣房,還是硬撐著給程序員發高工資。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人才水平差距大,可替代性弱。沒有高薪,很難招到高手。
反觀印刷圈:首先,咱們的利潤率不高,全行業大體6%左右的水平;二是跟很多實體行業一樣,印刷企業的資本化程度相對較低。三是印刷圈人才的可替代度還是蠻高的,即使招不到高手,也還是有人頂得上。
問題是:簡單的手工勞動可以用機器人來完成,缺少頂尖人才的行業卻是寂寞的。怎么辦?現實逼著印刷圈要改變,而改變又源自腳踏實地、一點一滴。
對具體的企業來說,是否能夠率先突破傳統的商業和競爭模式,在正在到來的行業整合中站到前列,讓自己的利潤率更高一些,對資本的吸引力更大一些?進而,不管在高端,還是低端人才的競爭中,都能擁有更高的薪酬支付和吸附能力?
這樣的企業多了,整個行業是不是也就會前進一大步?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公眾號!
《 廈門市競成印刷有限公司》
廈門市競成印刷有限公司位于美麗的海上花園---廈門,成立于2004年5月23日,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已形成集設計、印前、印后、加工為一體的專業印刷公司,擁有《出版物印刷許可證》、《信封生產監制證》,2008年已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競成印刷始終堅持以專業的印刷技術及優質的服務回報廣大客戶朋友。 公司引進海德堡對開五色印刷機2臺,海德堡四開四色機,CTP直接制版機,單色光華740、威海6開帶打碼機,羅蘭切紙機、日本折頁機、馬天尼膠裝機、扎盒、燙金、覆膜等配套齊全的后道裝訂設備,與現代化技術有效結合,為公司打造良好的發展前景。 主營:書刊畫冊、精裝書、手提袋、彩盒、文件夾、封套、說明書、紙盒、吊牌、金銀卡印刷、臺歷掛歷等產品。長期致力于研究、開發、設計、印刷;堅持高效率、高品質、高標準的經營理念。 競成印刷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聘用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印前、印后專業技術人才,依靠自身軟、硬件優勢,形成強有力的團隊,成為實戰技術跟服務為一體的戰略隊伍,優質服務、合理價格,與您攜手共創事業輝煌。 咨詢電話:2200556